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 民主党派成员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进行了全面阐述,为新时代新征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连日来,各地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二十大精神,掀起学习热潮。广大民主党派文化工作者纷纷表示,要用中共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奋力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事业中来。








民革党员、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冯咏梅


奉献更多观众喜爱的戏剧精品



滇剧《水莽草》剧照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所作的报告,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奋进新征程、创作更多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精品、为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一名传统戏剧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这些年,玉溪滇剧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云南文艺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通过认真学习领会二十大报告精神,今后我们将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始终把推出优秀作品作为中心任务,坚持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并重,推动滇剧艺术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为当代滇剧艺术的发展作出新贡献。坚持守正创新,创排出具有时代性、艺术性、群众性的新作品。加大对传统剧目和原始唱腔的挖掘采集,每年复排一批滇剧优秀传统剧目,进一步激活戏曲艺术的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0月14日,我主演的现代滇剧《一湖春水》在聂耳大剧院首演,以实际行动为中共二十大献礼。该剧艺术地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是我们在滇剧艺术上探索的最新成果。


二是继承和弘扬滇剧“竹派”艺术,为滇剧流派艺术的发展作出新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像春风温暖着文艺工作者的心,鼓舞我们用情、用心、用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艺术精品,也让我感到肩上沉甸甸的使命与责任。


作为滇剧“竹派”艺术的传人,我将始终致力于程式化和生活化、剧种化和多样化、古典美和现代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此外,我将积极培养“竹派”艺术青年人才。在以往云南省的青年演员大奖赛中,滇剧院的“竹派”传人曾多次获得云南戏剧最高奖“山茶花奖”。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戏为纲的原则,积极探索传统戏曲适应当代人审美需求的新路子。面对当今文化事业的多元性需求和发展,我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努力拓展传统戏剧的艺术辐射力,依托“西南地方戏曲联盟”,加强云、贵、川戏曲院团交流演出活动。继续努力办好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云、贵、川戏曲表演艺术人才培训班”;整合中国戏曲表演学会资源,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加精美的戏曲艺术,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民革党员的一份力量。











民革北京市委会文卫体专委会副主任、93号院博物馆馆长蔺熠


用非遗讲好美丽中国故事



中共二十大报告再次把文化放到重要位置,全文30次提及文化。报告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价值正在被广泛地挖掘。中国是非遗大国,目前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同时有42项非遗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总数位居世界第一。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非遗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就像北京非遗毛猴,以憨态可掬的形象展现出大千世界。毛猴看似简单,其背后又联结着更深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四味在中药铺里各具特色的药材,在老艺人的手中变成了传承百年的非遗艺术。这样的非遗,谁不喜爱呢? 


只有将非遗技艺及其相关的中国哲学、中国美学和科学智慧全方位地以有趣、有料的方式传递出来,才能让非遗这篇美丽的中国故事真正得到年轻人的青睐。93号博物馆自2016年开始与赵登禹学校深入开展非遗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实践,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开展非遗系列展览、非遗探究式课程、与非遗相关的综合实践课程和科学实践课程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通过了解非遗树立文化自信,并掌握探究式学习方法。赵登禹学校还进一步发挥其青少年涉台教育基地校优势,与93号院博物馆共同探索在非遗实践中引入台湾文化元素,加强青少年对两岸交流和祖国统一的认知与了解,六年探索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二十大报告以浓墨重彩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保护好、传承好非遗的基础上,下一阶段我们更要发挥科技的力量,向世界呈现中国非遗的独特魅力。对于伴随互联网而生的新一代青少年来说,AI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AR/VR/XR,以及利用这些技术构成的元宇宙,无疑会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非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不可或缺。让既有文化自信,又有国际视野的新一代青少年利用科技手段,以活泼的非遗向全世界讲出美丽的中国故事,未来可期。











民盟中央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话剧《铁流东进》剧照 塔 苏 摄


中共二十大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勾勒出党和国家未来五年及今后的发展蓝图,令人振奋、鼓舞人心,在广大文化和旅游领域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


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后,我用“激荡人心”来形容当时的心情。“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明确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


“中华民族这艘巍巍巨轮,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以昂扬姿态,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作为党的一名文艺工作者和院团管理者,我深刻感受到,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所以,责任在肩,义不容辞。


这十年间,中国国家话剧院先后创作了《大宅门》《北京法源寺》《谷文昌》《铁流东进》《直播开国大典》等一批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推出《故事里的中国》(三季)《典籍里的中国》(二季)等电视文化节目,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其中一些作品屡获殊荣,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未来的文艺创作中,中国国家话剧院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和工作导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以文艺之声之力,助力并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以更多的文艺作品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全面践行中共二十大精神,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民盟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梅兰芳艺术研究所所长肖迪


以文化艺术谱颂新篇



京剧《穆桂英挂帅》剧照


近日,中共二十大在北京胜利闭幕。吾辈何其有幸生于盛世,共同见证下一个百年华章的开启,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伟大的祖国再一次站在了新的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从中华民族自身历程来看,文化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形成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合共生、穷变通久等一系列核心价值,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这些文化价值在中国文艺戏剧中有着充分的表述与体现,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圆梦家国,共赴伟大新征程。


今天的中国,正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兴盛,文化愈益成为民族复兴的支撑性力量。这种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无疑是无比深厚、愈益强大的根本力量。


回顾过去的十年,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与累累硕果。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文艺工作者今后努力的方向。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个人对此有着深切的体会与感触。以京剧国粹艺术为代表的中国戏剧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担负着重要的文化载体作用。中国戏剧长久以来肩负着“高台教化,开启民智”的文化使命。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物质文明的发展,戏剧等文艺形式能够更好地温润心灵、涵养人生,更好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成为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精神食粮。


文艺作品是一个时代的风貌,它客观地展现出一个时代的万千气象与社会价值观念。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国粹艺术的传承者,我要始终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艺术为时代服务”的创作理念,坚定不移地在红色信仰的光辉指导下,用文化艺术来讴歌盛世、谱颂新篇,为“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文化自信”贡献出全部的青春、智慧与汗水。











民建北京市委会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馆长柏群


以实际行动开创非遗传承发展新未来



中外文艺工作者参观燕京八绝宫廷艺术精品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所作的工作报告,我们倍感振奋,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更加清晰明确。作为新时期的文博工作者和非遗传承人,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落实好中共中央“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谱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的要求,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中,做好新时期传统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同时,积极推动以燕京八绝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让传统优秀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发挥作用。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蓬勃发展,燕京八绝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取得了卓越成绩。2020年,北京燕京八绝艺术馆升级为“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成为北京市第一家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设立的非遗主题博物馆,中国第一家由近百位工美大师和非遗传承人历时十年携手打造的匠心博物馆。2015年至今,我们带领非遗传承人团队在国内外成功举办了500余场主题文化交流活动,足迹遍布我国港、澳、台地区及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传播了以燕京八绝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望未来,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的“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号召。继续努力推动燕京八绝非遗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办好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使之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窗口,助力博物馆之城建设;打造“承恩书房”特色实体书店,让这个非遗主题书店更具活力,为书香京城再添光彩;努力建设好“北京金漆镶嵌艺术博物馆”,展现华夏八千年漆艺文脉,添彩首都中轴线文化建设;继续推动“当代造办处”大师收徒工作,建立和完善新时期非遗传承体系;做好博物馆文创以及传统非遗作品创新研发工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我们还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做新时代“有思想、有情怀、有能力、有担当、有作为”“爱国、爱党、爱文化、爱技艺、爱传承”的非遗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以实际行动开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新未来,为弘扬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许琪萍


助力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文化传承、积淀是我们民族的根脉也是力量的源泉。公共文化建设、新农村文化服务、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文物活起来等举措加深了中国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加深了百姓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多年来因国家对外文化交流项目需要,我曾到访过亚、非、欧十多个国家进行中国文化传播和中国画教学活动。在交流工作中,我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自信,亲身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对外魅力,体会到文化艺术在对外交流中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2013年3月,为庆祝中国与阿尔及利亚两国建交55周年,我随中国画家代表团赴阿尔及利亚采风交流。在当地近一个月的生活体验,让我深切感受到当地人民对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真挚热情和友谊;2015年11月,我到东非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美术学院和坦桑尼亚中国文化中心教授中国画和书法。在教学成果展览中,师生们用中国特有的宣纸媒材结合中国水墨技法表达自己的生活,创造出别样的中国画效果;2016年,我应邀到摩洛哥开展文化交流,在摩洛哥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教中国画。不少学生表示,希望有机会到中国学习文化艺术,学生们还亲手绘制有阿拉伯书法的精美名片赠送给我。


走进心灵的文化交流,就像春雨般滋润着异国人民的心,这种相互尊重、包容的文化艺术交流必将擦出文化自信的火花。 


文化自信从我做起。我们要踏实勤恳,勇于探索,艺术创作既要保留传统的文化精髓,又要有时代精神的融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在参与对外文化交流的实践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团结报10月29日5版



作者 _ 团结君

本期编辑 _ 闻超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